2020-12-16
文 / 教育部官网 图 / 教育部官网
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14日在教育部举行。内容就“十三五”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关情况进行介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出席此次发布会。申继亮在介绍“十三五”期间加强劳动教育情况后给现场提出的劳动教育问题做出了详答。今天就和小研同学一起来看看吧。
1各位朋友,大家好!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大家在课表里不大看得见的劳动教育,在“十三五”期间有什么样的发展。
关于劳动教育,实际上一直是我们开展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但作为独立的一项工作安排,在“十三五”期间有个质的改变。“十三五”期间,劳动教育的工作,从时间进程上来讲,主要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育部印发了相关文件,来推动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特别是中小学方面,在全国建立了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遴选出了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比如北京,在前些年就建了三个学农基地和一个学工基地。初中生要到这个基地集中劳动一周。再比如河北的易县,我们了解到,这个地方寄宿制学校比较多,大部分学校很少聘请清洁工,更多的事务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
比如说宿舍的管理,比如说食堂帮厨,还有校园保洁,以及他们学校的一些山地、林地的维护等等,都是由学生通过劳动来完成这些工作的。再比如说上海的曹杨二中,这个学校周边原来是一个曹杨新村,居住了很多劳模,学校利用这样一些优势,开设了“劳模大讲堂”必修课,学校里面建了“自行车创意实验室”,学生可以自己组装自行车。另外,从交通方面,他们也建立了“汽车实验室”“轨道交通实验室”等等,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
对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育部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规定是不能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农医类学校实践类教学占总学分不能少于25%。另外职业院校尽管劳动色彩很浓,但是他们也非常注重开展劳动教育,比如说他们组织校园技能文化节、劳动文化节等等。此外,教育部与相关部委配合,组织了大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说每年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实际上都是一些劳动教育的形式。
第二阶段,全国教育大会以后,为了落实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顶层设计和部署。这个标志就是研制发布两个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另一个是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个文件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思是我们过去一直有劳动教育的要求,但是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次中央做出重要部署,旨在全面加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关于劳动教育的功能定位。劳动教育不等同于一个专题教育,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环保教育、中医药教育、防艾滋病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专题教育。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样,都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所以,劳动教育应该提高站位,立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
二是对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更加清晰系统。过去我们一直在讲,要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次,根据全教会的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个文件,包括教育部的指导纲要,都对劳动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更加清晰具体的要求。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二是要培养劳动能力,三是要发展学生的劳动精神,四是要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所以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与品质四个方面,对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提出了非常清晰具体的要求,使得我们这项工作就有一个目标指向,可以落得更实、更细。
三是强调了这项要求落实机制的建设。如何把劳动教育新要求落到实处,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一是从课程方面,作为党的教育方针,作为“五育”之一,必须有系统的课程设计,有具体的课程支撑,要求中小学每周独立设一节课。职业教育院校要开设16课时的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为主的专门课。普通高等学校要有32课时,来加强劳动教育,重点突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等。
另外,文件也明确要求,各个学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把劳动教育的要求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
二是活动,要在课内外一系列活动当中融入劳动教育的要求。
三是要在学校校园文件建设中体现劳动教育的要求。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我们的劳动教育落地有机制、有抓手。
四是实施保障方面的加强。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来劳动教育是党委政府的责任,所以党委政府加强统筹,要统筹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特别是要统筹利用社会各方力量,为劳动教育提供场所保证。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学生劳动实践场所缺乏。所以这次在顶层设计和部署工作当中,也对社会各个部门、各个方面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
教育部指导纲要侧重对学校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说学校要规划劳动教育内容,要组织开展劳动周,要负责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等。以上第二阶段主要是顶层设计和部署。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就是全面实施阶段。两个文件印发以后,劳动教育的落实情况应该说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指导各地研制印发实施意见,对劳动教育进行具体部署。
第二,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来提高大家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首先,教育部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了国培计划,纳入了各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习和培训内容范围。到现在为止,截至今年下半年,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辽宁教育学院等实施劳动教育国培项目9个。此外像湖南、云南等省也召开了劳动教育推进会。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等也在地方的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等培训活动当中,把劳动教育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培训。
第三,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劳动实践活动。比如说广东深圳南山区举办了中小学劳动技能竞赛,让学生分学段现场比拼劳动技能和水平。上海财经大学发布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七大行动。再比如说江苏海安高级中学合作共建了学生实践农场,从今年9月11日以后,就分批组织高一学生开展劳动周活动,让学生“过三关”,第一是行走关,要步行走30华里。第二到那里要过生活自理关,所有生活都要自理。第三是劳动锻炼关,每天劳动5到6小时。各地各学校都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
第四,一些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等在组织编制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不少出版社出版了这方面的指导手册。在教育系统内外和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对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学生、教师、家长积极支持劳动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
今年下半年,湖南省教科院采用实地考察、访谈和网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23万人的大规模调查,覆盖了大中小学、家长、普通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以及大学教授、上市公司董事长、事业企业单位负责人等。结果表明,超过90%的人认为“劳动教育很有必要”,对于每天安排30分钟体力劳动,96.6%的家长表示支持。另外,教育部组织的调查还发现,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当中,70%以上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他们或者直接投身抗疫一线,或者投身社区防疫、特殊群体帮扶、爱心捐助等活动。
总之,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各校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在全面认真地落实中央和教育部有关劳动教育的要求。
以下是申继亮就现场提出的劳动教育问题做出的回答。
2
问:今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还有指导纲要里面,都提到了劳动教育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重。请问为什么要提出以体力劳动为主?
答:劳动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可以说是被弱化了,被淡化了,更主要的是被泛化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劳动教育的边界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劳动教育?我到实验室去做两个小时的实验,算不算劳动教育?我们师范院校的同学如果去实习,讲一节课,算不算劳动教育?有人说我晚上做练习题、做复习,做到半夜算不算劳动教育?脑力劳动嘛。所以过去劳动教育被泛化,实际上是用文化课的学习去取代真正的劳动教育,我们真正想要的劳动教育效果就没有了。所以这次,无论是中央的文件,还是教育部的纲要,都明确强调了体力劳动为主。
强调体力劳动,我认为首先是还原了劳动教育本身的一个基本特征,按陈部长的说法,劳动教育是干出来的,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体验,就会出现讲劳动、听劳动这样一些有教育无劳动的现象。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强调,要有经历,要有体验,必须突出以体力劳动为主,做到有劳动、有教育,教育和劳动有机结合。
问:一提到劳动教育,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觉得就是让学生去扫地、做家务,请问教育部对于这个观点是怎么看的?如何正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
答:做家政肯定属于劳动内容,特别是像小学阶段,我们在纲要里面已经明确强调,第一阶段应该是以家务劳动内容为主,因为很多孩子能从事的劳动主要是发生在家庭里。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劳动范围会扩大,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这里面具体的劳动内容,除了传统的家政、园艺、陶工之外,还要注重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来开展有时代特征的劳动。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我们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里面的选择性必修模块,里面涉及的大部分都是现代化的劳动,比如电子控制技术、工程设计基础等,会有一些体现时代的特征。这两个方面,一个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一个是结合学校所拥有的资源,来有机地把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结合起来。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有一次调研去秦皇岛,他们组织高中生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把传统的劳动和现代劳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说捞海参,养海参的,要抓上来,高中生先是体验,跳到水里去抓。后来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项目,这个学生设计一个水下机器人,通过机器人去把海参捞上来。
像这种把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有机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我们的劳动任务,体验了劳动过程,也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用到了劳动实践里面。
所以,文件明确要求,不能只限于传统的扫扫地、擦擦桌子、打扫卫生,我们一定还要有新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时代发展,体验到新形态的劳动。
问:有家长认为,加大劳动教育,既花钱又浪费时间,所以一些家长不愿意花钱让孩子参加劳动培训,有些学校也怕影响升学,请问这个难题如何破解?
答:劳动教育,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调查发现,96.6%的人都认为很必要。但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人能够要求孩子放弃复习、学习,去劳动,确实要打一个问号。就像刚才这位记者所说的,如果你去劳动了,学习时间就少了,将来考试怎么办?大家肯定有这个顾虑。
所以我们研究制定这个文件的时候也进行了调研,进行了设计。我觉得,劳动教育可能确实要有个过程,从认识重要到变成行动,到变成自觉行动,这需要一个过程。怎么实现由一个被动劳动到自觉劳动的过程?离不开一个手段,就是评价。
所以从政策设计上来看,我们首先是把劳动的情况,或者劳动教育的结果,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纳入到综合素质评价里面。
我们现在从小学到高中,有个综合素质记录和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在中考和高考将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一个导向,来引导各个学校、各位家长和同学们能够主动地从事一些劳动,完成学校规定的劳动任务。
这个评价至于说用到什么程度,怎么用,还取决于各地。因为中考是各地负责的,当然我们是要求必须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第二方面是在教育督导方面,要加强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督查。地方是不是开展了劳动教育,开展得怎么样?要作为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有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年有三科,对不同方面、不同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国范围的监测。高等学校要纳入到本科教学评估,要把劳动教育的开展作为考核办学的指标。通过这样一些督导,来促使劳动教育要求能够落地。
第三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宣传营造一些氛围,让每个同学都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要通过宣传,把总书记的要求变成一种氛围,营造大家都爱劳动的氛围。
这种氛围的营造非常关键。还要有一些竞赛、评比,通过这样的手段,把氛围营造得浓厚一些。当然,评价是个难题,大家知道,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开展劳动教育的评价有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