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2
昨日,昆明行知中学初一年级800多名师生来到云南民族村进行为期一天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们看了民族服饰制作,询问了民族乐器用法后称,这样寓教于乐的研习旅行非常又意义。
学生:活动让我们眼界开阔
上午8点30分,学生们来到云南民族村开始他们的研习旅行。
“哇,太帅啦!”才进景区,一头至少有2米高的大象甩着鼻子热情地和队列里的同学们打招呼。几个同学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云南民族村,第一次那么近距离接触大象。
这是什么乐器,看着好特别。杨同学看到傣族寨子门口有一排可以敲打的乐器,好奇地问了一名傣族工作人员,原来这种几个乐器组合发声的东西叫做排铓,是傣族寨子里表演节目或者要集体议事时的“召集音乐”。按照当地风俗,只有傣族男子可以敲。了解了缘由后,马同学调皮地敲打了一番。
一路上,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服饰、乐器、农具进行观察、询问。记者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会将问到的内容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初一(14)班的胡佳瑶说,她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通过这样活动,能让平时学的东西“活起来”。
校长:培养团队意识增进感情
行知中学的语文老师李萍说,通过这次研习旅行,学生们可以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该校校长王德军称,学校将研学旅行列入了教育教学计划,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开展。近期,高一年级开展了“壮哉华夏,寻根元谋”研学旅行活动,把元谋“物茂土林”和“元谋人博物馆”作为研学重点;初二年级到昆明金殿公园,欣赏了金殿独特的建筑,了解了金殿文化。他说,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一样重要。研学旅行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补充,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通过研学旅行,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