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
“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召开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工作。”日前,教育部发布2021年工作要点时针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问题时如此强调。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早在2020年6月3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表示,劳动为必修课程,共6学分。
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时,表示要“组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鼓励学校、学术团体、专业机构等收集整理反映劳动先进人物事迹和精神的影视资料,组织研发展示劳动过程、劳动安全要求的数字资源,梳理遴选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形成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2020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来自淮南市淮师附小山南校区沈建山的《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给广大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2020年,10月,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916号建议的答复》(教政法建议〔2020〕114号)中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立法的建议”,教育部积极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将“劳”纳入教育方针。目前,《教育法修正案(草案)》已提请国务院审议。
劳动教育实验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遴选推荐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通知》(教基司函〔2020〕47号)于2020年10月下发,随后启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实验区的开展和设立,有利于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实际上,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早已经评选过相关的劳动教育实验区,如山东东营将垦利区、利津县评为市劳动教育实验区。
关于劳动教育实验区的申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条件:
1.劳动教育实施有规划。推荐单位制定区域内劳动教育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创新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基本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
2.劳动教育条件有保障。推荐单位中小学劳动教育普遍开展,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和区域课程,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安排、师资培养培训、校内外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保障较好。
3.劳动教育效果有评价。推荐单位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加强教育督导和考核,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实现劳动教育可记录、可追溯、可评价,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4.劳动教育开展有影响。推荐单位积极发挥劳动教育正确的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工作成效明显、特色鲜明,在地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社会各界评价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