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0
浅析《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
文件名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劳动教育》 ;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研学旅行》;
一、两者的共性:
1、均受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2、现代中小学生实践教育是个共性的短板;
3、总体目标一致;
4、都属于实践教育的范畴;
5、质量检测技术的通用性;
6、安全是共同的底线。
5、文件内容:
《劳动教育》 :
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重大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原则:
—把握育人导向;
—遵循教育规律;
—体现时代特征;
—强化综合实施;
—坚持因地制宜;
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基本内涵:
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总体目标:
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
小学低年级:劳动意识的启蒙;
小学中高年级:体会到劳动光荣;
初中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普通高中: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主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高等学校: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家庭---基础作用;
学校---主导作用;
社会---支持作用。
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
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督导检查;
加强宣传引导;
《研学旅行》
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工作目标:
根本目的:立德树人,培养人才;
基本前提:预防为主,确保安全;
着力点:深化改革,完善政策;
突破口:统筹协调,整合资源。
基本原则:
教育性;
实践性;
安全性;
公益性。
主要任务:
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健全经费筹措机制;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组织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督查评价;
加强宣传引导;
6、侧重点:
《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研学旅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7、教育方式:
《劳动教育》相对固定性
《研学旅行》相对流动性
三、两者的互补性:
1、劳动教育的场所或基地也可以纳入研学旅行的场地或基地;
2、研学旅行的基地可以开展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教育项目;
3、两者的指导老师可以相互学习或兼职;
4、两者的学习成果均可以纳入中招录取或者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根据程晗博士(《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起草专家组核心成员)在2020年11月12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武汉)高峰论坛上的报告归纳整理。